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       本文来源于财新《新世纪》 2011年第25期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27日 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诚信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根基之一,而诚信缺失是横在国人面前的一座大山。重建诚信的根本之道只有一条,即建立良好的制度
 
       中国概念股最近在美国华尔街集体遭遇滑铁卢。今年上市的14只股票,已经有11只跌破发行价;网秦和人人网的股价,已经跌至发行价的50%以下。虽然每家公司的情况不同,但引起这次冲击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诚信问题。部分公司为了增加融资,在招股书里肆意夸大其资产、利润和税收的规模。

中国概念股的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,诚信缺失在中国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。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屡屡钻制度、政策的空子,甚至作假、欺诈,不但不引以为羞,往往还在朋友间津津乐道。

诚信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根基之一。没有诚信,中国便无法完成市场化改革,更难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。其代价不仅限于股价波动,还可能影响实际经济效率以及一代人的健康。由于政府不作为,甚至推波助澜,导致诚信缺失日益严重。重建诚信应主要依靠制度建设,而非道德教育。

弄虚作假渗入日常生活

颐和园东南角,有一个小门可供游客出入。这个门位置相对偏僻,而且进去之后离著名的景点也比较远,因此游客很少。不过,它离我的住所比较近,有一段时间我经常由此进园。当然需要买门票,成人30元一张。但每次进门前总会有人主动提出给20元就可以带人进去。第一次我不是很明白,给了他20元,就由那人带着,在检票处他拿出一张卡在机器上刷一下,我便可以进去了。

进去之后觉得有问题,不管那人拿的是什么卡,都显然不需要花20元,他实际上赚的是颐和园的钱。更严重的是检票的人对此视而不见。每次去那个小门,门口总有人等着带人进去,相信公园管理层对此不会一无所知。因此,我假定其收益由相关人员瓜分了。因为这种做法实在有违我的处事原则,我以后再也没省过那10元钱。问题在于,这样的非正式交易一直堂而皇之地存在,多数人觉得很正常,尽管它明显地侵犯颐和园的权益。

这个问题的实质,其实和部分中国概念股的问题是一样的,核心都是通过作假而获益。这个现象相信在国内资本市场更加普遍,只是监管当局管不了,投资者也不能做空。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遇了克星。美国的一些独立投资分析公司,连续跟踪在华尔街上市的中国公司,很容易就找出不少蛛丝马迹,有些实际上是公开信息,比如去年交了多少税,等等。连这样的数据都敢虚报,可见弄虚作假已经到了何种程度。

在当今中国,我几乎想象不出一个不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经济领域。程度较轻的,比如说驾车超速,拿别人的驾照去扣分,好像很多人都做过。驾车该让行时绝不让道的现象,也司空见惯。情况严重的,比如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茅台酒,但没有几瓶是真的,说明中国的造假已经形成了体系。三聚氰胺、瘦肉精和水果膨胀剂的普遍使用,早已是公开的秘密。曾经有海外媒体称,中国已经进入了互相投毒的阶段。代写学位论文的服务方兴未艾,因为学生们首先关心的是论文质量,而非学术诚信的道德准则。更宏观点看,我们都知道各地的GDP数据虚报成分很大,那就是来自地方政府的作假行为。 

 

诚信缺失即无市场经济

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,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,这首先应该归功于市场化改革。但是,诚信缺失是横在国人面前的一座大山。

市场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,是信息不对称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手车市场,买车的人往往无法判断一辆二手车的真实状况,因此对任何一辆二手车,他们至多只愿意出一个平均价。这样卖车的人就不愿把好车放到二手车市场上出售。这是二手车中介应运而生的原因。

既然信息不对称,诚信就变得很重要。如果买卖双方之间完全没有诚信,交易成本就会增加。比如,个别中国概念股公司被指责弄虚作假,其他中国概念股公司就被殃及池鱼。以后中国公司再想到国际市场上去融资,难度就会大大提高,成本就会显著增加。最近阿里巴巴对支付宝的处置成为了国际热点新闻,我们且不细究其中的是非曲直,可以肯定的是,这件事情势将增加中国吸引外资的成本。投资者总是需要面对许多不确定性,但他们最痛恨的,必定是合作伙伴的出尔反尔与言而无信。

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未来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抱有很高的期待。但所有这些的前提,是中国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。对于全世界有待解决的一些重大经济问题,包括国际金融监管、储备货币体系、气候变化、全球经济平衡和多哈贸易谈判等,中国所能发挥的作用,取决于中国自身的经济状况和调整能力,但首先取决于能否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。

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,没有诚信,便很难做成交易。18世纪初晋商票号兴起、发展,靠的也是诚信二字。一个客商从平遥“日升昌”总号开了一张银票,到北京“日升昌”分号兑换时,必须能够兑出足值的银子,“日升昌”的生意才能做下去。如果靠欺诈做生意,终归难以长久。现在中国有很多“聪明”的供应商用添加剂将鸡肉“加工”成牛肉、将腐烂的臭肉变成“新鲜”的好肉,这哪里是在做生意,分明是在犯罪。

有人说,诚信缺失可能是市场经济初期的特殊现象,随着制度的完善,诚信缺失的现象也会逐步消失。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是,改革开放初期,温州有许多造假行为,我自己就曾在晚上买过一双硬纸板做的“皮鞋”。不过,后来这些做法持续不下去了,很多温州商人就开始转向正规的制造业。

这个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,但问题是当今中国对诚信体系的破坏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,到目前为止根本看不出改善的迹象。 

 

重建诚信主要依靠制度建设

中国的诚信缺失何以如此严重?很多人会想到“文革”对思想、道德的颠覆。不过据我个人观察,诚信问题其实在改革开放以后变得越来越严重。这可能是“后文革”与“前市场”的综合结果,但是我觉得政府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。最近几年来,中国各界都开始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,但总体看来仍然是有重视却无进步。

进步不大的原因可能很多。毕竟,改变一种行为方式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,政府也可能有所顾忌,不愿意动作太大,怕影响增长、影响稳定等。但这都并非政府无甚作为的理由。一个突出例子是全国假茅台满天飞,如果政府要认真查处的话,绝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。最近几次食品问题被揭发出来之后,处理模式也非常接近,虽然直接责任者承担了一些责任,但基本上没有采取刮骨疗毒的政策性手术。所以三聚氰胺去了又来,瘦肉精禁而不绝。

按道理讲,食品问题关系到全国百姓的生命与健康,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问题。但我们听到的解释是五花八门,有的说是因为官员有食品特供基地,所以对公众的食品安全问题不着急;有的说是因为很多食品加工企业是国有企业,怕打击太严重伤了它们的元气;还有的说是因为政府强调稳定压倒一切,打击有毒食品过于严厉有可能导致经济与社会的不稳定,等等。

部分领导偏好以道德教育为万灵丹药,这可能是诚信问题鲜有改善的重要原因。政治学习与道德教育一直是我们的传统方法,改革30多年来,政府一直强调各级官员加强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,而每逢一个官员犯了罪,总会归咎于此人放松了学习改造。

不妨看看投行如何控制雇员出差期间的开支。多数投行很少花大量时间去确认每一项具体的开支,其前提是对雇员诚信的假定。当然,这个假定不是无缘无故的,一旦有雇员被发现在开支上弄虚作假,不但会失去工作,而且终生无法再在业界找到工作,严重的甚至可能被起诉判罪。也就是说,投行尽管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确认每一张开支,但是有一套严厉的制度在支持这个体系。

重建诚信的根本之道只有一条,即建立良好的制度,以此规范个人与机构的行为。“好制度让坏人做好事,坏制度让好人干坏事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这个制度的内容可以非常复杂,各个领域的适用措施也不尽相同,但其核心的制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,一是防范诚信缺失,比如加强信息披露、增强审计等;二是严惩破坏诚信之举,大幅提高违规成本,绝不姑息手软;三是对监管当局要有监督机制,如果监管机构不作为导致问题,或者出了问题处置不力,公众、媒体或人大均可弹劾之。

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,财新财新《新世纪》首席经济学家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黄益平

黄益平

43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巴克莱资本亚洲市场经济研究部首席经济分析师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、资深研究员,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。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。 1987年,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,1994年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(澳大利亚国立大学)经济学博士学位,毕业后曾担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中国经济项目主任。2000年5月至2009年2月加盟花旗集团,先后担任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、董事总经理、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等职。此前曾任中国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、北京大学访问学者、哥伦比亚商学院General Mills国际客座教授等职。

文章